中交建拟收购水处理解决方案巨头IDE
2020-07-29
1396
       当地时间8月14日,美国工程领域权威学术杂志Engineering News-Record透露,以色列著名水处理解决方案国际巨头——IDE技术有限公司正有意聆听来自三家公司的收购报价,而来自中国的巨型央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CCC)在这次报价中处于领先地位。据悉,中交建的非约束性报价(non-bindingoffer) 高达6.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43亿。
       虽然收购行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但根据以色列金融行业消息人士透露,这场巨额收购的结果仍不确定,整个出售工作最终会在年底敲定。

       
       传奇IDE——解决水的所有问题
       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以色列,为此以色列政府始终致力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并千方百计开拓新的淡水资源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相关企业开始通过海水淡化彻底改变国家缺水的状态,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成立于1965年的IDE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40年来,该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水处理解决方案企业,专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设施、工业水处理厂的开发、设计、建造和运行。IDE已经与市政、石油&天然气、采矿、炼油和电厂等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涵盖水处理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设立了400多个水厂,每天为全球提供约300万立方米的高质量淡水。
 
 
(IDE海水淡化设备)
 
       公开资料显示,IDE最大的两个股东为Israel Chemicals(以色列化工集团)和Delek Group(德雷克集团)。前者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隶属于Israel Corporation Ltd.(以色列股份有限公司)。以色列化工集团主要从事肥料、特种化学品业务,已于2015年12月纽交所上市。后者是以色列国内著名的一体化能源公司,其天然气的勘探和生产在地中海东部处于领先水平,在2014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排名第1273位,该集团在美国的分公司Delek US Holdings, Inc.也已经在纽交所上市。

       IDE的业务
       IDE的业务涉及水处理行业的方方面面,但集中于四个方面,即海水淡化、工业及采矿废水处理、城市废水处理、水处理设备销售。

       海水淡化是IDE最为核心的业务技术。IDE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同时提供热法和膜法两种不同海水淡化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供应商,不仅如此,IDE也涉足海水淡化工厂的具体运营业务,目前拥有以色列三家最大的海水淡化厂50%的股份,其中一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反渗透的海水淡化厂,年处理量高达1.5亿立方米。

       除了海水淡化之外,IDE也把他们的业务拓展到水处理的其他领域,包括业及采矿废水处理、城市废水处理、水处理设备销售等。今年三月,他们和其印度合作伙伴VA Tech Wabag 赢得了一个日处理量为4.5万的污水厂深度处理的合同,合同金额高达1亿美金,地点位于印度东南部海湾城市清奈(Chennai),他们将为该厂提供建造、维护和运行的服务。他们使用超滤和反渗透技术来作污水的三级处理,出水供几十公里外的工厂使用。2013年IDE赢得了北美最大的海水淡化厂的订单合同。该厂位于美国加州的Carlsbad,该厂日处理量为200万吨水。同时他们也赢得了该厂的运营合同。这是加州首个零碳足迹的大型基建工程。
IDE同市政、石油及天然气、矿场、炼油厂和电厂等领域的客户展开涉及所有水项目领域的广泛合作,让来自市政、石油及天然气、煤电、矿业等等行业领域的所有客户受益。
 

       IDE的成就
       在海水淡化和水处理的技术突破方面上,IDE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已获得60多项行业专利。除此之外,IDE还开创了许多能提升效率、经济性和可靠性,并能降低资本费用、运营费用和环境影响的重大创新技术,如压力中心设计、除硼系统、后处理循环、无化学品海水淡化等。

正因为这些辉煌的成绩和令人羡慕的技术研发能力,IDE入选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著名的《MIT技术评论》2016年全球50大最具智慧公司,而且是唯一一家入选该榜单的水处理乃至环保公司。入选该榜单的其他公司都是IT、能源和生命科学界的翘楚,包括了亚马逊、百度,滴滴和特斯拉等!

       IDE在全球
       目前以色列人Avshalom Felber任IDE 技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盟IDE前,Felber曾担任以色列港口及铁路管理局(Israel Ports & Railways Authority)首席财务官和以色列财政部(Israeli Ministry of Finance)预算部门副主任。截止2015年,除了以色列本土外,IDE已经在全球拥有六个全资子公司或办事处,包括美洲(美国)、 中国、 印度、 智利、 澳大利亚 和加拿大。 

       中国方面,IDE将其视作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并积极开展市场拓展。2009年,IDE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合作,为国投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建造日产20万吨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项目。2011年项目竣工投产,是中国已建成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向社会供水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2014年5月21日,中国副总理刘延东参观了IDE设在以色列海德拉的海水淡化厂,并肯定了中国和以色列在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巨大合作潜力,这加速了IDE在中国的扩张步伐。
 
(IDE天津海水淡化系统)
 

       巨头没落——三大因素终至IDE被弃 
       一、核心市场无法突破
       虽然IDE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潜在客户,但就海水淡化市场而言,其最觊觎的却是阿拉伯地区以及伊斯兰国家,据统计,上述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的60%。如此重要的市场份额,IDE当然有主观上的意愿去尽力开拓,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由于所在国的种族和历史等方面原因,IDE根本无法进入以色列以外的其他中东地区市场;二是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海水淡化市场已经由一堆行业老大占据,以沙特为例,沙特的国企SWCC,美国的Black & Veatch和新加坡的Hyflux均已早早进入,市场突破极为困难。

       二、弃车保帅:老东家回归主业,非核心业务被卖
       IDE的两大股东Israel Chemicals(以色列化工集团) 和Delek Group两家公司都在过去几年出售各自的非核心资产,以把重心转移回各自的主要业务上来。德雷克集团目前主要专注于能源领域的业务,尤其最近他们在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岸线被发现了新油田。 
 
(以色列近海油气田分布略图)
 
       三、盈利不容乐观,数据令股东大佬不满
       IDE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也是其被出售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在2015年,IDE的营业额为1.73亿美元,但净利润只有300万美元。财务数据较2014年和2013年营收,毛利润和净利润上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2014年净利润达到3100万美金,占总营收的11.1%,而2013年这一数据为3000万美金,占总营收的10.4%。

       为国为己 中交建力争拿下IDE 
       CCCC其实也已经在以色列市场立足多年,有着良好的根基:2014年9月, 中国港湾工程与以色列港口发展与资产公司在以色列总理府签署阿什杜德南港口建设项目承包协议, 阿什杜德南港口项目合同金额近10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之一,而中国港湾工程正是CCCC的子公司承担海外港口基建业务,该业务占整个CCCC业务的1/3,此外CCCC参与了很多基建项目,包括了在以色列北部的海法地区的隧道和铁路等。

       一、获取核心技术,增强竞争能力
       收购IDE之后,对中交建而言,将获得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建设与管理运行经验,未来在港口航道建设特别是在海岛上建港口时,将不再受淡水供应的限制,有利于海洋开发和走出去战略。港口通常都是船只、舰队等海上交通工具补给淡水的重要节点,目前大部分港口的淡水主要通过市政管网输送,这意味着如果港口距离市区较远的话,取用水成本很高,而通过就近的海水淡化工厂供应淡水,就具有了相对的经济性。目前海水淡化每吨淡水的工程造价为6000元,那么对一个中等的港口来说,建一个供水1000吨的海水淡化工厂基本已经够用,投资600万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如此看来,IDE的业务就能与中交建的港口设计业务结合在一起,间接提高了中交建的港口设计和承包能力。

       二、一带一路新机遇,国企带头往前冲
       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色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国家。中交建作为中国大型央企,从经济角度自然以盈利为自身使命,但与此同时,对于重大国家战略也会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收购IDE,是中交建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直接表现。

       三、可以为国防海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现在与周边邻国就南海及东海问题产生严重分歧,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在上述两个地区的存在感,这包括岛礁建设、海水钻井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动。由于远离本土,无法提供充足的淡水支持,这些建设均需要海水淡化技术来提供支持。若中交建掌握世界一流的海水淡化技术,客观上,也为中国的海洋防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中交建并购IDE之路并不平坦 
       虽然目前IDE的收购工作尚未结束,最终花落谁家也无从知晓,但对于中交建而言,这次并购之路也并不平坦。

       首先,中交建的收购报价已经略微偏高,但据内部信息透露IDE期望的售价为7.5亿美元之上,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中交建的报价。前两年IDE的出售之所以没有完成就是因为要价太高,这次是否可以就报价问题谈判成功,仍需观察。

       其次,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特别是国有资本并购,一直受到西方一些国家的不公正对待。一些国家用政治的眼光解读正常的经济现象,无端指责甚至强行终止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常发生,以色列也不是例外。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并购马克西姆农业化工集团时,就发生过员工抗压等严重的干扰性事件。此次中交建的并购之举是否会重新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不得而知。